你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四川旅游“十一五”成就的路径解读 -

时间:2014/5/26 17:37:00  作者:深圳海外国旅
四川旅游“十一五”成就的路径解读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该认真总结四川经验推广到全世界,这是我们对全球的贡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旅游的“四川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用“V”字型来形容四川旅游“十一五”时期走过的路再合适不过。这5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不但取得了显著成绩,站上新的更高起点,而且积累了支撑“十二五”更大发展的宝贵经验。
 
  深化政府主导,营造发展环境;紧扣中心,遵循规律;面向需求,强化服务;重心下移,引导发展;应对危机,主动创新;“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旅游局关心支持下,四川旅游产业围绕“两个加快”,实施“五个统筹”,创新灾后旅游恢复重建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特色发展之路,全省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经济指标。
 
  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四川旅游“十一五”书写辉煌
  2007年,1217亿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和令人欣喜的数字,我省旅游首破千亿元。然而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下,四川旅游经历了旅游收入大举下挫的低谷。经历恢复重建、信心重振,2009年强势反弹,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72.4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1400亿元”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国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对全国旅游收入贡献率连续多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递增。据统计,我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4.8%,高于全国23.6个百分点。全省旅游总收入、游客总人次均居西部地区首位,2007年旅游总收入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17亿元,成为全国第八个突破千亿元的省份。
 
  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的5年,我省实施旅游线路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发展布局,初步建立了以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为支撑的新型旅游目的地体系。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亚洲第一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络成员,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美食之都”称号;全省新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新增数量全国排名第二。过去的5年,我省旅游产品体系多元发展。围绕老五大旅游区和新五大旅游区的建设,我省初步形成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康体旅游、养生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等多形式旅游产品体系。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要素全面提升。目前,全省有星级饭店533家,其中五星级16家;旅行社689家,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1000余家;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九寨沟漳扎镇等40个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文化、信息、服务、环境等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
 
  过去的5年,旅游带动功能更加突出。“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挥引擎和带动功能,促进了文化、商贸、交通、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促进就业、农民增收、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加速发展方面成效明显。2010年全省涉旅单位(不包含旅游教育机构)达到了10996个,直接从业人数为45.7852万人,带动相关就业155万多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极大促进了农民就地转型和就地就业,增加了农民创收渠道,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从“依然美丽”走向“更加美丽”
  旅游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旅游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四川旅游业迅速复苏并取得突破性发展。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旅游行业成功完成了中国旅游史上灾情最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难度最大的万名游客生死大营救。随即,将旅游产业确定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我省编制了灾后重建规划,及时出台旅游振兴政策,广泛宣传恢复游客信心,精心策划“价格洼地”聚集人气,调整营销重点推出“千条自驾游线路”,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危机管理,迅速展开“五大行动”,全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
 
  信心提振、招大引强、线路统筹、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业内人把“五大行动”总结为我省旅游发展历史上最艰难背景下的有力举措,以此为抓手,四川旅游探索出灾后重振有效路径。
 
  震后我省农家乐不仅是恢复重建,更注重提档升级。去年,全省在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郊区,探索并支持建设省级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争取在成都、眉山、遂宁等城市周边建设1—2个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
 
  为使灾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整个灾区旅游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还引导当地群众探索新的产业模式,改变之前原始的个体经营模式,协助当地资源整合,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让灾区旅游发展更加规范、更有特色、更富生命力。四川灾区的新貌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创造的奇迹,也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关注的新热点,四川旅游正从“依然美丽”走向“更加美丽”,灾区旅游正逐步成为四川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旅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的5年,四川旅游进入了质量和数量并重、内涵和外延并举的发展新时期,突出抓好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产品多样化和旅游业软实力等 “三大任务”,四川旅游产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0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全省旅游行业努力克服了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不利因素,旅游经济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高速增长。借助省委主要领导率队的 “天府四川宝岛行”平台,开展“乐行四川”旅游大篷车宣传活动,掀起了四川旅游在台湾宣传声势的新高潮,获得近年最大效应和成果。拜访世界旅游组织,在希腊、西班牙举行四川旅游推介会,组织赴越南等5个境外主要客源地强势推介促销,与越南国家旅游总局签署 《川越旅游合作十条》……2010年我省入境游人次增幅震后首超国内游。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10年,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大指标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分别为21.5%、26.5%、28.2%和23.8%。
 
  2011年1月27日,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在此之前,省委主要领导对全省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省旅游“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他在批示中指出,近几年来,全省旅游系统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有效实施 “旅游振兴工程”,旅游业迅速恢复到震前水平,全省旅游总收入迈上新台阶,为全省推进“两个加快”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四川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