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公司 利比亚:战争迷雾中的民生百态

时间:2011/7/26 9:36:00  作者:深圳海外国旅

在利比亚城市兹利坦,一名男子提及北约空袭造成的伤亡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利比亚塔瓦拉地区部落的一位女士,在自己的手心写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的黎波里市中心的绿色广场上,一个小朋友学着军人敬礼的手势,反对北约空袭。

本报特派记者焦翔选择了从突尼斯进入利比亚的道路。

在拉斯杰迪尔口岸突尼斯一侧,从利比亚撤出的难民被集中安排在帐篷区域中。

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的黎波里人。

绿色广场上,小朋友坐在一起,喊着要求北约停止轰炸的口号。

兹利坦当地人从北约轰炸的废墟中捡出导弹的残骸。

  不论在哪里采访,只要与年轻人交谈,记者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并不否认国家正面临困难,也不刻意掩饰问题,但他们希望国家发展强盛,不再受制于人。

  避难者:怀着复杂心态

  穆罕默德·拉希德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站在沙漠刺眼的阳光下,他端着一小杯咖啡,默然地望着等待出关的汽车长龙,像是在捉摸他的车还有多久才能出关,也仿佛是在考虑他的旅游公司未来将何去何从。从今年3月北约对利比亚实施禁飞和空袭以来,他的旅游公司就关门歇业了,“4个月来,我的公司没接到一笔订单,员工早就被我放假回家去了”。没有了生意也就没有了收入,拉希德本来还算富裕的生活在利比亚高企的物价压力下,也越发显得窘迫,“食品价格升高了,很多东西已经买不到了,最重要的是汽油,以前半个第纳尔一升,现在黑市上5个第纳尔也买不到,有的地方要5美元,或者更多,翻了十几倍”。拉希德的车停在队伍较为靠前的地方,透过玻璃能看到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我们准备举家迁往突尼斯过斋月,那里有充足的物资,更重要的是那里安全,也有保障”。放眼望去,在拉斯杰迪尔口岸排队等候的汽车多是全家一起出动,“的黎波里的人已经出来大概1/3了,我们并不反对卡扎菲的领导,我们只是想找个安宁的地方生活,待到大局已定时再回来”。在利比亚,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想法和他相似。

  记者看到,有的出关车辆是空载的。司机法西姆告诉记者,突尼斯一侧的东西多,汽油便宜还不限量,所以住在邻近口岸地区的人隔三差五拼车出境大采购,买足了至少半个月的生活物资后再回来。“战火现在还主要停留在米苏拉塔和布雷加,真烧到我们这里时,再跑还来得及。”当地人说,以前利比亚油气开发充足的时候,突尼斯边境地区会有利比亚走私过去的便宜汽油,但现在正好相反,倒是突尼斯这个缺油国开始向利比亚出口汽油,甚至利比亚人到突尼斯去走私汽油。

  利比亚与突尼斯山水相连。据最新统计,虽然突尼斯目前也在经受政治风波后的动荡与经济下滑,但向利比亚出口的粮食总量却增加了4倍,目前利比亚国内85%的粮食供应依靠突尼斯这一邻国。在突尼斯人看来,两个国家的人民是一家人。从历史上讲,深远影响着这北非两国的伊斯兰教几乎在同一时期由东向西传入这两国,在国界的两边,拥有相同姓氏、血脉相连的家族比比皆是,从而形成了两国民众先天的亲近感;从现实的角度说,利比亚与突尼斯在石化、农业以及旅游等行业联系密切,前者还常年扮演着后者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角色,这进一步增加了两国的融合,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兄弟友情。因此,在利比亚战事烽烟迭起之时,突尼斯政府竭尽全力接收利比亚民众,突尼斯成为利比亚人逃离战火的首选之地。

  距离拉斯杰迪尔和德希巴利比亚与突尼斯的两个主要陆路口岸突尼斯一侧不远的地方,分别有突尼斯政府为难民提供的帐篷难民营,形式看似相同,但难民的组成却截然不同。

  在拉斯杰迪尔的难民营,记者见到的多是肤色黝黑的撒哈拉以南国家前来打工的工人。他们在的黎波里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当战争爆发、公司停业之后,被迫撤离到突尼斯一边等待救援和安置。在一个以尼日利亚人为主的难民营中,记者遇到了几个裸露上身的青年男子,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坐着下棋、等待吃饭和洗洗衣服等琐事,“我们在这里都5个月了,每天只有两顿饭,联系不上家里人,每天被太阳晒得动都不愿意动一下”;“我们还是希望尽快回去,要回我们的工资,并在的黎波里重新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旁边的苏丹、乍得等国难民营的情形也差不多,很多人还携妻带子,他们没有政治立场,只盼望着利比亚的战事早日结束。

  在德希巴难民营中,则多是从利比亚内陆地区逃出的利比亚人。他们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痛恨卡扎菲。“听从班加西传来的消息说,虽然反政府武装在布雷加包围了政府军,但是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战事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这里的人更关心政治,即使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但国内的政局走向牵动着他们的心弦。“在的黎波里以西和以南的两方面反对派军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并不听命于班加西,这使得反对派在行动上难有相互配合,如此下去要给卡扎菲喘息之机!真让人着急!”穆罕默德在这个难民营待了3个月,每天都注意了解利比亚国内的情况,“德希巴口岸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卡扎菲政权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我们即将做国家的主人”。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一队扎着彩带的利比亚高级轿车驶向德希巴口岸突尼斯的一边,导游提醒记者看车上的新郎与新娘,并告诉记者,现在边境一带所有的宾馆几乎都被利比亚人包下来了。可见,不仅是穷人才逃难到突尼斯,很多利比亚人走出国境,只为找到一个可以逃避战火的地方,继续过那安宁的生活。

  志愿者:期待国家强盛

  不久前,利比亚政府向民众发放武器抗击北约空袭的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有消息称,发放的武器数量为120万把冲锋枪。据记者实地观察,武器的数量绝没有那么多,但一支支持政府的志愿者队伍的确是存在的。

  不论是在通过边境的边防检查口岸,还是在进出的黎波里市区的主干道上,记者都看见了一群同样持有冲锋枪,但不穿军装、不戴军帽,着装甚至还有些时髦的年轻人,对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进行认真检查。利比亚外媒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人是当地自愿组织起来的志愿者部队,数量在千人左右,负责协助武装及警察部队维持社会秩序,并对北约可能针对利比亚民众发动的袭击予以还击。

  记者在边境通关时遇到一位名叫谢里夫的武装志愿者,21岁,来自拉斯杰迪尔附近的村镇。每天,他都会和村子里的另外几名志愿者扛上枪到边境来执行安检工作。他们之前并不会使用武器,做志愿者也不会从政府拿到奖金,但他们表示,能够保卫国家免于西方侵略,就是无上的光荣。

  本·阿里则是在利比亚外媒局帮忙的一位外语志愿者,他同样有着高挑的体型和健硕的身材。在他看来,能为外国记者做翻译,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利比亚,比亲自上战场更有意义。“我本来在米苏拉塔的一个居民区内的大学攻读学位,但因为战火蔓延到了那里,我被迫来到的黎波里,并找到了志愿者这样一个服务性的工作。”他说,在的黎波里和周边的省份,还存在着一支女子志愿者团队,她们在学校、社区和医院等地方为社会做贡献,“你也知道,现在利比亚处于一个艰难时期,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肩负起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责任”。

  记者还前往的黎波里一所大学进行采访。虽然已临近暑假,但那里的教学氛围依然十分浓厚。师生们告诉记者,他们支持国家对北约侵略行径的抵抗,并强烈谴责北约部队轰炸、毁坏利比亚公共及民用设施的行为。来自建筑学专业的福艾德告诉记者,北约的轰炸将使利比亚的城市建设严重倒退,但他有信心将来把利比亚重新建设好。

  不论在哪里采访,只要与年轻人交谈,记者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并不否认国家正面临困难,也不刻意掩饰问题,但他们希望国家发展强盛,不再受制于人。(人民日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利比亚旅游攻略

旅游上深圳海外国旅有保障

  • 品质保证
    深圳排名第一旅行社
  • 政府认证
    深圳旅游局认证
  • 先行赔付
    签约付款安全无忧
  • 退款保障
    3个工作日内退款保障

去利比亚旅游要多少钱